

搜索
【校训】敦品励学 笃行尚美
安顺二中建校30年大事记【1957—1987】
- 分类:校史专栏
- 作者:乾冰
- 来源:校史室
- 发布时间:2020-04-05 17:00
【概要描述】1957年7月5日,中共安顺地委委托张继组等人筹建一所新的地区直属中学——安顺第二中学。7月8日,安顺二中开始筹建。选址于有300多年历史的普定县学宫,原安顺师范分部。
安顺二中建校30年大事记【1957—1987】
【概要描述】1957年7月5日,中共安顺地委委托张继组等人筹建一所新的地区直属中学——安顺第二中学。7月8日,安顺二中开始筹建。选址于有300多年历史的普定县学宫,原安顺师范分部。
- 分类:校史专栏
- 作者:乾冰
- 来源:校史室
- 发布时间:2020-04-05 17:00
详情
安顺二中建校30年大事记【1957—1987】
1957年
1957年7月5日,中共安顺地委委托张继组等人筹建一所新的地区直属中学——安顺第二中学。
7月8日,安顺二中开始筹建。选址于有300多年历史的普定县学宫,原安顺师范分部。
王鼎三任校长。
9月15日,学校正式开学。学校创建时有教职工17人,5个教学班,学生260人。
10月,张维任校长。

1958年
春,中国共产党安顺二中支部建立,刘志富任书记。
学校提出“勤教苦学、教学相长”的校训。
师生共同艰苦创业,挖城墙、填沟壑,开辟出一个简陋的篮球运动场;同时着手修建田径运动场。
在“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除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参加劳动之外,学校开始自己开设校办工厂、开辟菜地。
第一栋具有现代意义的教学楼(黄楼)落成,共有16个教室,4个办公室。
全校共11个教学班,学生554人。
1959年
元月,200米跑道运动场初见雏形,首届学校运动会举行。
7月,首届初中毕业班参加地区统考,各项指标名列第一。
学校高中部开始招生。
张维任党支部书记,张福庭任党支部副书记。
地直学校发展第一批党员,我校蹇永馨等老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年底,安顺地委、宣传部授予我校“红旗学校”称号。
蔡书华老师荣获贵州省“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
全校共15个教学班,学生756人。
1960年
4月,学校被安顺地区推荐出席贵州省文教“群英会”,学校获贵州省“先进学校”称号,并被推选参加全国文教“群英会”。
6月,我校李福麟老师代表安顺二中参加全国文教“群英会”,学校被授予全国“先进单位”称号,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写奖旗。
孙淑清任党支部副书记,张继祖任副校长。
学校开始实施“五年一贯制”的新学制改革试验,全省仅安顺二中与贵阳一中两家试点,至“文革”爆发,新学制试验被迫中断。
成灿老师荣获贵州省“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
全校共21个教学班,学生1040人。
1961年
3月,校团委建立。
学校提出“以政治为统帅,以教学为中心,以生活为基础”的办学方针。
全校共16个教学班,学生667人。
1962年
首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各项指标名列全地区第一。全地区20多个县的考生457名,122人被大学录取,录取率26%;安顺二中考生57名,41人被大学录取,占全地区录取人数的34%,录取率为72%,其中6人被重点大学录取(全地区共8人)。
全校共19个教学班,学生762人。
1963年
安顺二中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小学校”之一。
学校发出“打开清华、北大之门”的号召。
学校在全省率先实施两年制高中试验,新旧学制并存,平衡发展。
学校女子篮球队荣获安顺地区中学生“三好杯”篮球赛冠军。
全校共16个教学班,学生644人。
1964年
学校开展“植树造林、美化校园”活动。
8月,安顺二中学生肖替华被清华大学录取。至2006年,我校共有62名优秀学子被清华、北大录取。
我校陶定华、杨友维等11名初、高中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插队落户,成为二中首批上山下乡的知青。
全校共17个教学班,学生769人。
1965年
学校被列为贵州省新学制“大改”试点学校。
7月,首届“五年一贯制”高中生毕业张世轩被清华大学录取;同时,旧学制高中毕业生刘枢奇也被清华大学录取。
全校共18个教学班,学生804人。
1966年
1月,学校开始制定《大改试点方案》,2月开始试行。。
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动乱冲击全国,学校正常秩序受到影响。
高考制度中断。
学校女子篮球队荣获安顺地区中学生“三好杯”篮球赛冠军。
全校共13个教学班,学生582人。
1967年
“军宣队”进驻学校。
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发出《关于大、中、小学复课闹革命的通知》。要求大、中、小学都要复课闹革命。
全校共13个教学班,学生582人。
1968年
“工宣队”进驻学校。
全校共13个教学班,学生582人。
1969年
“文革”风暴稍弱,学校着手制定新的教学计划。
学校女子篮球队荣获安顺地区中学生“三好杯”篮球赛冠军,同年代表安顺地区参加贵州省中学生“三好杯”篮球赛并荣获冠军。
全校共5个教学班,学生247人。
1970年
全校共13个教学班,学生678人。
1971年
张维任校革委会主任,王鼎三、张继组任革委会副主任。
全校共27个教学班,学生1567人。
1972年
全校共24个教学班,学生1554人。
1973年
建成升旗台及办公楼一栋,后因城市规划修建红山湖路拆除。
全校共35个教学班,学生2196人。
1974年
杨洪学任革委会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
9月,国务院科教组、财政部联合发出开门办学的通知,通知要求学生要以工农兵为师。学校增开校办工厂、车间。
全校共43个教学班,学生2739人。
1975年
全校共48个教学班,学生2434人。
1976年
“文革”结束,学校迎来崭新的发展时期。
全校共39个教学班,学生1612人。
1977年
全校共33个教学班,学生1451人。
12月,高考制度重新恢复,本年度高考,我校本、专科上线101人。
1978年
学校从安顺市收回地区直属管理。
李明亮任党支部副书记,胡德伦任党支部副书记。
在全省中学生化学竞赛当中,我校获团体第一名。
7月,本年度高考,我校本科、专上线103人。
第二教学楼落成,共有12间教室。
全校共30个教学班,学生1573人。
1979年
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平反“文革”时期造成的冤假错案。
王鼎三任党支部书记、校长,张继组任副校长。
我校学生制作的“光电打靶枪”等多项科技作品在 “全省青少年科技制作活动”中获奖,并被选送到北京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
7月,本年度高考,我校本、专科上线106人。
全校共30个教学班,学生1698人。
1980年
杨洪学任副校长,高国彦任副校长。
张继祖、熊文博老师荣获贵州省“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称号。
7月,本年度高考,我校本、专科上线108人。
10月,我校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24所“首批办好的省级重点中学”之一,县团级单位。
拆除老教学楼一栋(一楼一底共8个教室),新建篮球场4个,排球场2个。
全校共26个教学班,学生1486人。
1981年
7月,本年度高考,我校本、专科上线139人。
12月,蔡书华老师荣获光明日报、文汇报、体育报联合评选颁发的“全国优秀体育教师金质奖章”。
贵州省科协、省教育厅授予我校“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范钦唐老师荣获贵州省“优秀科技辅导员”。
蔡书华老师荣获贵州省“体育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
全校共25个教学班,学生1353人。
1982年
7月,本年度高考,我校本、专科上线150人。最后一届两年制高中学生毕业。
8月,我校为贵州省青少年夏令营举办科技游艺活动。
胡亮老师荣获全国“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称号。
涂芳雪老师荣获贵州省“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
杜正芳老师荣获贵州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
全校共30个教学班,学生1658人。
1983年
7月,本年度高考,我校本、专科上线148人。
新建电教实验大楼(现称第三教学楼)。
蔡书华老师荣获“全国千名优秀体育教师”称号。
我校女子篮球队荣获贵州省中学生“三好杯”篮球赛冠军。
全校共26个教学班,学生1554人。
1984年
王天富任校长、党支部副书记,胡达莘任党支部书记,翟思荣任副校长。
国家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授予杜正芳老师“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
吴尔明老师荣获“全国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先进个人”称号。
桂英鹏老师荣获贵州省“优秀班主任”称号。
廖正红同学在首届全国青年化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贵州赛区)及实验优胜奖,并代表贵州省赴北京参加决赛。
刘庆同学在第十四届全国初中数学邀请赛中荣获一等奖(贵州赛区)。
廖正红、刘庆、纪捷同学在全国中学数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贵州赛区)。
贵州省教育厅督导室授予我校“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称号。
7月,本年度高考,我校本、专科上线187人。
9月,学校召开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
全校共27个教学班,学生1609人。
1985年
李忠仁老师荣获贵州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并被授予贵州省“四化建设标兵”、贵州省“先进少年儿童工作者”称号。
杜正芳老师荣获贵州省“先进少先队工作者”称号。
胡永东同学在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中荣获一等奖(贵州赛区)。
纪捷、刘辉、李芳奕同学在全国高中生数学联赛中荣获一等奖(贵州赛区),学校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雷刚同学代表贵州省参加了在天津举行的全国微机基础知识及自选程序设计竞赛,作品获国家专利。
7月,本年度高考,我校本、专科上线176人。
9月10日,全校师生隆重庆祝第一个“教师节”。
创办校办厂印刷车间。
新建学生食堂及单身教师宿舍。
新建学生宿舍。
全校共29个教学班,学生1659人。

1986年
蒲松同学在贵州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荣获男子400M跨栏第一名;同年,蒲松同学在贵州省第六届运动会中荣获男子4×100M、4×400M接力第一名。
刘辉同学在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贵州赛区)。
7月,本年度高考,我校本、专科上线187人。
9月,贵州省委宣传部等单位授予我校邓经权老师“教书育人,人为师表”优秀教师称号。
吴兴周老师荣获贵州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并被授予贵州省“四化建设标兵”称号。
第一教学楼落成(原址为老体操房),当时有16间教室。
学校自筹资金建立了第一个独立的微机室,并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了微机选修课。
全校共27个教学班,学生1611人。
1987年
曾江义同学在全国初中生数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贵州赛区)。
7月,本年度高考,我校本、专科上线210人。
8月,贵州省物理教学研讨会在我校举行,严金铎、田晓岑、金若希等物理学界专家到会讲学,全省300多学界代表与会。
10月,第一幢专用图书楼落成。
12月,安顺地直机关党委授予我校党支部“先进党组织”称号。
创办纸箱厂。
首次进行教师职称评定工作,并建立教师业务档案。
全校共28个教学班,学生1745人。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